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

一方水土一方人──黃土地



什麼樣的土地,生養什麼樣的人民,孕育什麼的文化,當中有其美麗,也有不得不反叛的陋習。

已成經典的《黃土地》,不但是陳凱歌的開山之作,還是由張藝謀所攝影。八路軍文工顧青來到陝西採集民歌,住宿農女翠巧家,並融入他們生活,幫他們挑水、犁田,有如一家人,並把南方如女子識字讀書、自由戀愛等的新思想帶給他們,這對自小便被許親,而14歲就要嫁人的翠巧產生極大的憧憬。隨著採集工作的結束,顧青離開當地而歸隊,不久翠巧也被迎娶,但已有新思想的她,不願被不能自主的傳統給束縛,趁著夜色,渡過黃河,往南方而去。

雖然劇情有其政治正確的標誌,歌頌勞動階級,貼近庶民生活,以人文情懷在保留純樸民風文化之外,也要有跳脫舊傳統框架的勇氣和新思維,但是導演的大塊寫實又富有淡意浪漫的敘事手法,讓人更能感受對人、對土地的真切情感,也更有藝術高度。一場顧青和翠巧一家人農事後在山坡午餐,翠巧父親說著天陰不雨,農獲歉收的感慨的戲中,鏡頭拉得很高,大片灰濛的天影背景下,起身站立望著天的他,只是渺小的身影,而隨著他的坐下,鏡頭拉得極低,前景是大片乾黃的土地,縮小的他們是寄生這片土地的小人兒。在以人為本位的主義思想之外,影片中不免要告訴我們,天、地向來才是主角。

《黃土地》抱著「敬」與「進」態度,敬可雨霖之天、敬生養萬物之地、敬為生活勞汗之民;並且不只是要人看見,而是要真真實實進入自己的生活,進入自己的文化,並要懂得在舊思維中有進步的行動,這方水土可生養這一方人,這方人也要讓這水土有不同的風采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