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

生存的信念──賽德克.巴萊-太陽旗




活著,有不同的姿態,馬關條約、日人治臺、平蕃的大歷史與莫那魯道由小到大的成長,走到霧社事件當日的史實交織《賽德克.巴萊》上篇「太陽旗」,有著對生存抉擇的抉擇,是信念的堅持可以是不移或轉折的詮釋。

忠誠、勇猛、威信、無懼,莫那魯道鮮明、巨大的英姿,一如章回演義的武聖關羽,正好符合著民間的崇敬形象,除了打獵、出草場面下表現出他的驍勇善戰,當日警飼養的警犬仗勢對他們外來的莫那魯道一行人狂吠不止,他的一聲喝斥,狼犬隨即夾尾巴嚅囁噤聲,是將他的霸道之氣盛,呈現得最為畫睛的一場戲。

事件的發生,有其錯綜的趨成要素,但正因為有莫那魯道這位頭目,他的性格與信念,又是決定一場戰役之發動的要因,他以血祭祖靈之名,串連各分部族,要尋回原有的尊嚴、驕傲、傳統。他的堅決,犧牲與殘忍不可避免,雖然在歷史和藝術美學的傳頌中,何等高尚的淒美壯烈,但看在不願加入出草的部落頭目的眼中,有不同的見解,這些不參加的人,不是不勇敢,讓族人真正的活下去,才是族群和生命真正的延續,這是不同於莫那魯道的生存理解與信念的堅持,或許以「留得青山在」角度,這些不參戰的頭目,才是具有遠見、更為厚寬的大智者。

不管賽德克族人在霧社事件中作出怎樣的抉擇,對於生存與犧牲是無愧的,對於心中的信念是清楚的,對於擁有的自我文化是了解的。而高喊著主權的台灣人,想必也是對於生存與犧牲是無愧的,對於心中的信念是清楚的,對於擁有的自我文化是了解的,只是勇氣和骨氣,不知會用什麼樣的行動,凝聚成可為的力量來展現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